2025-09-28 06:43:57 admin 收藏故事汇

浙大高水平男篮专访 | 浙里篮球四月潮

在九天内的八次对决中,浙江大学高水平男篮取得了六次胜利。4月21日,浙江大学以69:63的比分战胜华东师范大学,夺得东南赛区的季军。

浙里赛事告一段落,但潮水仍未褪去。于是我们专访浙江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几名球员,探寻浙里篮球四月潮背后的故事。

蓄势:一念之始,千日描摹

潮水涌起不是一朝一夕,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,在“减肥”、“长个子”、“锻炼身体”的寻常选择中,潮水蓄势涌动。

被问及选择篮球原因,他们的答案十分真诚质朴。不假思索,“锻炼身体”是韩鑫垚和石尔登给出的答案;贾亦杰谈及自己小时候身体不好,每周都要去一次医院,为了增强体质,身为小学体育教师的老爸很早就带他接触篮球,当时甚至连“幼儿园都还没上”;王映然回忆起2008年奥运会,姚明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父亲的关注,于是年仅七岁,“个子高,然后又胖”的他便被父亲抓去练习篮球。

和大多数篮球爱好者一样,他们“入坑”篮球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传奇色彩,但却恰巧将他们送上了如今热爱的道路。在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一场又一场的竞争中,在五千多个和篮球相处的日夜里,这成了他们手中最具竞争力的武器,他们慢慢发现,“这玩意儿得靠他吃饭”。

朴素的伏笔被反复描摹,涨潮之势也慢慢蓄起。

暗流:光鲜下绷带缠身,起风时稳住心神

伤病是一股暗流,不为人知,却牵制发挥。在看得见的赛场,他们点亮高光时刻;在看不见的地方,石尔登“被缠成了木乃伊”,王映然“胸口青紫一片”。对于他们来说,“皮外伤都是小事,肌肉和关节受伤才麻烦”。

心态也是一股暗流,在水下流动,搅起漩涡。当被问到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,球员们不约而同地回答4月18日与上海交大的那场。

作为淘汰赛的第一场比拼,首节开场双方就打得十分激烈。上交连下7分,浙大一路追平,反超后逐渐拉开分差,上半场比赛结束浙大取得10分优势。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双方胶着不下,分差逐渐缩小,最后三分钟比分追平,双方又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线上。“其实当时很慌”,“就顶着一口气了”,回忆起最后三分钟的情况,球员们都还心有余悸。面对僵局,贾亦杰尽力稳住心态,几轮投球连砍八分,在关键时刻稳住了军心。“在他投进第一个三分的时候,我们气势就起来了,这一投真的很关键”,韩鑫垚回忆到。最后浙大以5分优势击败上海交大,锁定东南8强席位。

主场氛围也会或多或少对他们的心态造成一些影响,作为主场,浙江大学几乎每场比赛都座无虚席,观众们提前几个小时来到场馆外排队,开门后箭步飞奔,争抢最佳看球位。“我们有最棒的观众”,“大家的加油真的很给力”,但是观众的高期待可能也会带来更大的压力,“罚球的时候我们会尽力屏蔽对方球迷的干扰,把注意力放到球场上”。

对情绪的合理利用能够为提升赛场表现赋能,韩鑫垚希望自己在球场上能够尽快调动情绪,“激动一点”,同时又张弛有度。与之相反,王映然表示,作为打内线的球员,面对对位球员的肢体动作和言语挑衅,情绪很容易被调动,所以希望能在“在情绪上更稳定一点”。提到取胜的关键,贾亦杰和韩鑫垚都强调了调节情绪,面对不同对手的特殊布置,要“学着自我调节,找到最佳的状态”。

潮起:狂潮拍石,十里海岸金钟齐鸣

一片浪花无法掀起惊涛骇浪,满意的成绩离不开默契的团队合作。

九天八场比赛,与七个不同的队伍较量,除了与广东工业大学的两场比赛,其余都以胜利告终。但说起发挥最好的一场比赛,球员们一致认为是17日与广工的第一场交锋。“两个队的实力有一定差距,去年我们输给广工的分差比较大,所以今年就有了心理预期,大家拼尽全力,没想到能和他们僵持挺久”,王映然这样说。

“球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”,“对于团队最重要的还是凝聚力”。王映然认为,除了自信,还要充分信任队友,“我们每场球都会有不同球员站出来做贡献,大家互相配合,给队友更多的机会”。在长期的磨合中,团队已经形成了不必言说的默契,一个眼神里藏着太多信息,一个转身对视就能明白队友的深意,目光交触的一瞬,便是落棋之时。

从华侨、广工等强队表现中,球员们看到了自己和团队的不足,并表示今后会加强体能、比赛强度等全方位的训练,在团队协作中形成更成熟、更体系化的打法,来应对今后的挑战。

潮落:复盘、回归与平衡

2023年4月21日,比赛告一段落,“这几天过得像梦一样”是许多观众的共同感受。潮落留痕,不只是观众的意难平,对球员来说,是在复盘中总结,然后大家一起,回到寻常中。

球员们表示,在每次比赛后都会进行个人总结,涵盖个人、团队的优势与不足等。赛后他们也对自己有所期待,作为球队控卫,贾亦杰希望自己能够控得住场,协调球队在不同情况的战术。石尔登是投射为主的球员,也是容易被对手重点关注的球员,他希望自己能够更稳定地输出,在球场上尽量减小状态起伏。

浙大高水平男篮回归日常并不轻松,与大多数其他参与本届赛事的篮球队相比,最大不同是在练球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习的压力。

一周训练六天,每天四个小时,到大赛来临前会加大强度,加上早训。有时六点半早训完赶八点的课,中午十二点半下课,下午还要继续训练。他们用“特种兵”来形容这样的“极限生活”,一天“两杯冰美式都打不住”。为了不落下课业,没有课的晚上还要在宿舍自习,晚睡早起是家常便饭。

这次比赛正值学校考试周,比赛间隙球员们还要完成课程论文,准备期中考试,颁奖典礼上,18号球员赵文哲正是因参加结课考试而缺席。关于如何平衡运动和学习,球员们都表示这是从入学开始就在努力克服,但目前仍感到困难的一点。“平时还是以学习为主,有比赛的时候会更侧重于备赛”。

潮声中:感谢支持

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比赛,但是对于球员们来说,主场观众的热情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力是史无前例的,场上欢呼鼓励如潮,场下同学们的热情让他们有了做明星的体验,也带来一些烦恼。

经历了进球时全场的如潮欢呼,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之后,“感谢主场观众”是他们在分区赛后最想说的话。

然而赛后同学们的热情,让他们有些招架不住,尤其是人气最高的石尔登。在4月21日华侨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的比赛中,后排看赛的石尔登被发现,短短十分钟前去拍照签名的同学排成长龙,在安保人员“你快走,我们人手不够”的通知下,石尔登匆匆离场。

分区赛落下帷幕,同学们对球员的关注度并未消减。走在校园里,球员们经常会被同学们认出,随之而来的是合照、签名和围堵。队友们调侃石尔登已经有了偶像包袱,不敢再去食堂,不敢“大口干饭”,面对大家的热情,“大家都是一样的同学,我也没有这么大的牌面”,石尔登说,“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支持,也很欢迎大家跟我正常地打招呼,但合照、签名还是要稍微收一下”。

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一级联赛(东南赛区)告一段落,在春意盎然的四月,在浙江大学掀起了一场阔别已久的篮球潮。浙江大学高水平男篮在自己的主场,场上高光时刻如潮,场下掌声雷动如潮。篮球的跳动,一下一下砸进校园,和每个人的心跳共振;落入篮筐,也落入这一池原本平静的水,激起千层潮浪。这潮水前有队员多年的蓄势待发,水面下有伤病和心绪的暗流,潮涌离不开团队互信协作的推动,壮景离不开观众的热情,潮水暂时褪去,每个人都要回到生活中。

然后,为下一次卷起全国的浪潮,继续积蓄力量。

文字记者:王雪雁、陈岩

受访者:王映然、贾亦杰、韩鑫垚、石尔登等

图片来源:CUBAL大学生篮球联赛官方

今日编辑: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吴逸飞

责任编辑:周亦颖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